一個未了的心願,一個尚未平衡的事件,或是潛意識中未解之結,想尋求解答與整合,這個心理上未完成的課題,投射在外界,形成一種吸引,就像能量的蘊集。
就在此刻,這世界同時發生了多少事件,媒體基於東家的立場,過濾了訊息,我們所接受到的資訊,早已做了揀選,每一個瞬間,大約有幾千萬位元的資訊出現,但我們的大腦,只會處理十五位元,因為我們只會接收到大腦認為對我們有用的訊息。
我們對生命經驗的詮釋,輸入心識的結論會成為我們的信念與程式,這個程式從此跟著我們,往後,在這世間我們只會看到跟自己程式相應的事物,跟自己不同的程式叫作〝病毒〞,會害我們當機。
一個人怎麼看自己,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,例如一個人小時候覺得媽媽偏愛妹妹,自己不被家人所愛,童年記憶中的〝識〞與她心中的偏執,就會在現實生活中創造「沒有人愛」的事實,使她所認定的經驗具體化,於是更加確認自己的想法。
大腦彷彿很聰明,但有時候是誤解,大腦的陰影輔助作用,幫助我們認知,但有時候,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世界。
由於一個人曾發生的經驗,身體的感覺及對情境的感受,會被記錄在大腦皮質(彷彿輸入記憶盤),當日後遇到相同情境便勾起回憶,以非常生動的模式重播,有時候,大腦無法分辦那些是他看到的,而那些又是他記憶中的重播,也可能把記憶跟現實混合。
所以世間是一場羅生門,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客觀地看一件事,但其實從過去累積到目前,每一個人的〝識〞都不同,心映物也都不同,所以人都很主觀。
佛法說:「能所不二」,能看的心與所看的事,是一不是二,能知與所知,能覺與所覺,是一不是二;據說,人看水是水,魚看水是龍宮,天人看水是琉璃,惡鬼看水是血,程式不同,所見不同,福報也不同,怎麼能怪罪他人是地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