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

【挫折是生命的恩賜】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喜悅

  法國時尚雜誌前任總編輯鮑比,四十四歲腦幹中風,全身癱瘓,只剩下左眼眼簾的肌肉還有功能。在語言矯正師的協助下,眨動左眼,寫了《潛水鐘與蝴蝶》這本書,出書第二天就去世了。

  在鮑比書中,談到他最窩心的扶持力量,是女兒在睡前的禱告;令他最痛苦的事,是想擁抱兒子,想摸摸兒子的頭,都無能為力。從友人的來信中,令他歆羨的幸福感,不外是在晨曦中採玫瑰、下雨天慵懶度日……。這些平凡的小事,在他生龍活虎、醇酒美食度日時,會引發他強烈的渴盼嗎?

  美國參議員紐伯格在他癌症末期時,人生觀有了很大的轉變。他不再想到以往在意的銀行存款和權位。相反的,能與老妻相伴、與朋友共餐、搔搔狗兒的耳朵、在燈下看書、喝杯果汁,這些瑣事,反被他視為恩賜。

  人身難得,我們不需要等到行動不便,面臨死亡,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幸福。

  大部份的人都以為,先賺很多錢,才能做想做的事,才會有成就感,於是心往外求,疲於奔命。不必等到有錢,錢多,煩惱也多,你的快樂來自愈高的層次,就不會被不景氣折磨。想要賺很多錢的人,在經濟衰退的日子,就會把自己搞得很辛苦。

  生命本質的自然運作,就是一種喜悅。很專注、很覺知地去做一件事,用自己的真心去活,做自己想做的事,生命就會給你回饋,而金錢只是它的附加價值。

  「人人盡懷刀斧意,未見山花映水紅」,心有執著,就感受不到存在的喜悅,反而生出分別心與計較的幻相,患得患失。

  心清淨了,不被六根帶跑,心不會為了那個執著,而流落天涯,就能夠實實在在的活在當下,體悟到每一刻、每一個動作中,覺性透過一切在展現,日日皆為好日,稱滿幸福感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