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個覺悟:超越社會意識來看歷史之二
人類想要建立一個比較舒適的生活方式,
創造世俗的經濟安全感,
來取代已經喪失的精神安全感,結果卻徹底的迷失了自己。
想創造不匱乏的社會來改善生活,卻又污染了地球的生態系統。
當我們從偏執的追求中醒覺時,
就會發現人生還有其他事物值得關懷。
有一次我參觀奇美博物館,看到許多漂亮的畫作,
朋友告訴我,
這些畫作畫得都是當時有頭有臉的貴族夫人;
可是這麼多的畫作,
換不到一張梵谷的畫。
羅特列克和梵谷的畫在當時的社會是被鄙視的,
因為梵谷喜歡畫礦工的生活,
例如吃馬鈴薯的人、紡織機與織工等,
羅特列克則是畫妓女、紅磨坊跳舞的女人。

為何當時主流派的作品,反而被時代淘汰?
而他們倆人的畫,卻依然不朽?
因為他們的畫超越社會意識,
超越二元的貴賤觀、超越時代的侷限,
畫出自己真正想畫的,反而流露真心,
畫中深厚的同情,令人安慰。
要從垂直的觀點來看歷史的演變,是誰在主導群眾?
歷史是真實的嗎?
決定性的多數所決定的,絕對是真理嗎?
成者為王,敗者為寇,歷史只是強者的紀錄。
#附圖為羅特列克的畫作<紅磨坊跳舞女郎>及梵谷畫作<吃馬鈴薯的人>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