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1

【挫折是生命的恩賜】善護自己的心念

  惟覺老和尚說出家有三種,一是出世俗家,二是出紅塵家,三是出無明家。痛苦的時候常常想,心若能清淨沒煩惱,那該多好,想出無名家,想找回清淨本心。

  但是,在生活中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體、皮膚等感覺器官接觸到外界的刺激,頭腦自然起分別,引發喜好或嫌惡的心情,心就不清淨。例如做太太的,看到先生和別的女人講話,眉飛色舞,神情甚愉快,心會胡思亂想。

  修行所努力的,是六根接觸六塵時,不攀緣、不起貪嗔無明,能使心安住,不被外界刺激及感官所役,就沒煩惱。

  但是未經訓練的心,如平原跑馬,易放難收。我們的頭腦,喜歡攀緣外在事物,整天動念,沒有一刻停止。修行所要對治的,就是攀緣心,努力不攀緣的,正是自己的意識活動。

  笛卡兒說:「我思故我在」,大部分的人在思維活動中存在,受到社會意識的制約,如果改為「我覺故我在」,指的,才是真我覺知的部分,覺醒才是真我的存在。

  《金剛經》裡談到長老須菩提請教佛陀,說善男子善女子發心求道,如何降伏其心?

  佛陀回答:善護念。好好地照顧自己的心念。

  思想會創造生命中的事物,積極主動的正面思維,如愛、關懷、鼓勵與祝福,會強化我們的生命;但是負面思維,如擔憂、害怕或詛咒,如果對方有相同頻率,才會相應,如果對方沒有相應,反而回過來對自己形成攻擊。

  修行中的聞思修及定中觀慧,還是需要思維。如果我們所想的,能激發創造力,發自內心的創造性活動與存在有關,這些都是正面思維。但是,懊悔過去的遺憾,對未來的擔憂妄想,皆與存在無關。

  心念紛擾時,易招感不幸,心很清淨時,很容易有感應。如果我們自己印證到,外在事件都是內心的投射,我們真的不敢胡思亂想、不敢怪罪「別人是地獄」,會努力善護念,但是有念皆方便,無念才是究竟。

  正念就是無念,所有修行做的,也就是無心——no mind,使我們的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攀緣妄想,無掉妄心,而非無掉真心,就是沒有頭腦的境界。

返回頂端